本文转自:人民网
曾经裸露的灰白山体像一道伤疤,如今已被葱郁的毛竹覆盖;遭到污染、几近干涸的水道,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城市著名景观带……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生产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点绿成金的故事正不断在神州大地上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5年8月6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曾经因采矿而变得光秃秃的矿山如今已重披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片郁郁葱葱的青山不仅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更化作百姓们最宝贵的财富。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2025年8月4日,甘肃省临夏州耳子屲梁生态葱茏,青山入画。近年来,临夏州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2025年8月4日,曾经“网箱密布”的东平湖,如今已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系统推进退渔还湖、清网还清等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湖区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深刻转变。一湖清水,映照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人民网 庄润泽摄
2025年8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风光秀美。伊通河贯穿长春城南北,早些年该河流一度遭到污染,水质恶化,水面日渐干涸萎缩。2016年,长春市启动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全区域、全流域、全方位生态修复,如今伊通河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岸的秀美风光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城市著名景观带。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2025年7月29日,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的高粱田内,村民正在查看高粱长势。曾经的茅坡村近四成土地受石漠化困扰,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2019年,仁怀市全面打响土地整治攻坚战,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茅坡村同步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开展整治,零散地块逐步连片成规模,贫瘠的山坡变成丰产的良田。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2025年7月25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施工人员在灌溉树苗。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自治区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彻底改善拉萨周边的生态面貌,增强水源涵养与防风固沙能力。建设者们已成功种下2.8万亩树林,点点绿色勾勒出西藏的生态画卷。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2025年7月16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朝鲜族民俗村,稻田成网红打卡地。当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的绿色发展路径,既铺就了生态画卷,更富裕了百姓的生活。人民网记者 王帝元摄
2025年7月9日,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璞玉村的荷花竞相绽放,翠绿的荷叶与粉嫩的荷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景游玩。近年来,嵊州市打破地域条块边界,推动片区组团式发展,涌现出“星宿小昆”“艺术水竹”“越剧东王”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庄发展路径,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图景。人民网 章勇涛摄
2025年7月4日,成群鹭鸟在红树林上停歇。作为福建首个国际重要湿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60公顷,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根据最新的鸟类监测记录,该保护区共记录有鸟类160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鸟类20多种,常年分布和迁徙停歇的鸟类数量达到2万余只,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人民网 李昌乾摄
2025年6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风景秀丽。近年来,作为汉江综合整治工程的典范之作,天汉湿地公园通过科学运用砂石堆砌绿岛、因地制宜改造洼地为雨水花园等生态修复手段,累计完成16万平方米绿地修复,精心打造了219座形态各异的生态岛屿。如今,这里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家园,314种植物在此繁茂生长,30余种鱼类畅游其间,90余种鸟类栖息觅食,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长卷。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2025年6月15日,吉林省长白山林海景观。多年来,长白山保护区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监管执法等一系列“最严守护”换来了最美的生态。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2025年6月14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风景如画。经过美丽乡村整治工程,清水头村实现了从环境洼地到生态高地的华丽转身。人民网记者 魏鑫摄
2025年5月4日,江苏省昆山市,游客在明镜荡国家水利风景区休闲游玩。明镜荡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78平方公里,是昆山市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经过疏浚治理、筑堤固河,形成了水体资源丰沛、河湖贯通、调蓄滞洪功能完备的水系,布设了“一心一廊五区”景观布局,将水利建设与打造美丽乡村相结合,融水利科普、休闲度假和园林景观为一体,打造出了人水和谐的水利样板景区。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2025年3月29日,河南信阳商城县汪桥镇思乡谷万亩樱花绽放。汪桥镇引进农林公司,种植了以晚樱为主的27个品种170万株苗木,打造了1.1万亩的山林苗圃基地。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汪桥镇以“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为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以花为媒,以节引流,以春造势,将该地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不仅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场赏花盛宴,也带来了“花海经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